一、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且能满足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具体培养英汉翻译和英语教育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
英汉翻译方向的学生掌握英汉口、笔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合从事英汉口笔译、外事、新闻、出版、教学、研究、公共关系、旅游等方面的工作。
英语教育方向的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英语在中小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也适合从事英汉口笔译、外事、新闻、出版、研究、公共关系、旅游等方面的工作。
学生选修商务英语类课程,了解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商务活动,并能胜任经贸、商务管理工作。毕业生也能从事公司及行政部门的公共关系、涉外管理、涉外事务等方面的工作。
二、 培养规格和要求
1. 素质要求
1.1 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中国精神,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1.2 文化素质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即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1.3 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1.4 专业素质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汉翻译、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2.知识要求
2.1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修辞等语言知识。
2.2熟识英语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学发展历史,了解文献批评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3熟识西方文明史、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了解我国国情和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了解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4了解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5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英汉翻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3.能力要求
3.1 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备准确、流畅、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
3.2具备文学赏析能力。
3.3具有从事经贸、商务工作的能力。
3.4具有一定的英语教学、英汉翻译实际工作能力。
3.5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有效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3.6具备第二外国语的基本运用能力。
3.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进行学术论文写作。
3.8具有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具备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学习、逻辑思辨和创新的能力。
3.9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三、 授予学位
学制4年。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位条件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毕业总学分:160.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课程87.5学分,实践教学课程73 学分。实践教学占总学分45 %。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最低毕业学分 |
所占比例 |
备注 |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
必修 |
110.5 |
16 |
10% |
|
公共基础课程(全校性) |
17 |
11% |
|
专业基础课程 |
52 |
32% |
|
专业必修课程 |
25.5 |
16% |
|
专业限定选修课程(英汉翻译方向) |
选修 |
38 |
24 |
15% |
|
专业限定选修课程(英语教育方向) |
24 |
15% |
|
专业任意选修课程 |
14 |
9% |
|
公共选修课程(全校性) |
公选 |
12 |
7% |
其中“创新、创业、创意”课程模块及通识课程模块中的美育课程各至少要修满2学分 |
毕业总学分 |
160.5 |
|
总学时 |
2936 (理论教学1561学时,实践教学1375学时) |
|
五、实践教学环节
1.在第6学期暑假至第7学期第五周进行专业实习,共2个学分。
2.采取专业见习与实习、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开阔国际视野。
3.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进行,共4个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
七、辅修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