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4日下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叶兴国教授应邀讲学新华,开展“新常态下的英语教育创新----从国家需求谈起”学术讲座。该讲座由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部主办,外国语言文学系承办,外语系廖益清主任主持。外语系副主任黄继炎、副主任李向奇,外语系办公室副主任欧衍伽,英语专业副主任李贻,商务英语专业副主任何瑜及外语系师生代表到场聆听。
认清形势 紧跟需求
“If we teach today's students as we did yesterday's, we are robbing them of tomorrow.”叶教授以美国著名教育学家John Dewey的名言开篇,从新需求、新格局、新技术、新挑战、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新常态八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发展创新方向。
叶教授指出,在当前的全球新格局下,英语教学不但面临外交、安全、文化、科技、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新需求,还面临新技术层出的大数据时代的考验和挑战。各行各业对英语专业的人才也有了更多元更高的要求。因此,英语专业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紧跟社会需求,才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创新教育 转变角色
叶教授认为,英语老师首先应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积极转变课堂角色,从教导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们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建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评价标准及创新知识体系,并尝试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创新培养目标时,老师们需要制定新标准,即在英语基本功、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多元化方面高度重视英语教育与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结合实际 特色育人
叶教授对我院外语系学子寄予殷切期望。他说道,英语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点毋庸置疑。信息通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对英语教学构成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方法创新的机遇。希望中大新华外语系可以充分结合本校办学基础和办学特色,培养出更加鲜明、水平更高的外语人才。
互动环节,外语系师生踊跃提问,现场互动气氛热烈。针对大家所提出的机器翻译不够准确、毕业生就业、商务英语教改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叶教授都给出了细致而耐心的解答。大家也被叶教授丰富的学识,幽默的谈吐所折服,现场再三响起热烈的掌声。
廖益清主任最后作总结发言,并对叶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她表示,叶教授从国家需求角度谈英语教育创新,恰恰与外语系的人才培养方向相吻合。外语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了解世界文化,服务地方经济,传递中国声音”。乘着经济全球化时代大量需求高质量外语外贸人才的东风,利用东莞市作为全国电商重镇的地缘优势,加上外语系师生团结一致努力向上的精神面貌,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外语系正值发展最佳时期。外语系的课程设置一直走在全国教育前沿,结合东莞地方特色,与周边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外语系将继续紧跟社会发展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课程设置,力争培养出更多既有人文情怀、又有实操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外贸人才。希望同学们珍惜在新华外语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开拓视野,未来在广阔的国际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外国语言文学系
文/外语系学生会秘书部 许笔青 陈丽纯
图/外语系学生会宣传部 罗敏仪
审校:沈美辰 欧衍伽
责编:廖益清
叶兴国教授简介:
叶兴国,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二级教授,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外文学会会长、教育部英语教指委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顾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教授、复旦大学MTI教育中心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特别顾问。曾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理事长(2010-2014)、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7-2011)、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007-2011)等职务。1982年起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1996年起参与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商务英语教材建设和全国性商务英语研讨平台建设。近年来,为服务国家需要,主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等贸易文献翻译,主持研编“商务英语研究数据库”和“非关税贸易措施数据库”等,主编主审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余种,学术论文在《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国外文学》、《中国外语》、《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中国外语教育》等学术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