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下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立非教授应邀到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于我院东莞校区格物楼2A208开展“商务英语教学与科研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分析”学术讲座。该讲座由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部主办,外国语言文学系承办。外语系主任廖益清、外语系副主任黄继炎、商务英语副主任何瑜以及外语系师生参与此次讲座。

王立非教授精彩开讲
王立非教授就我国目前扩大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等方面阐述了国家对复合型、专业化、应用型的外语人才的需求,指出商务英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他从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国家标准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内涵、学科教师发展、科研选题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究提升商务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以保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会议现场
王立非教授表示,商务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分支学科,是一门较为新颖的学科,其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中国对外交流愈加频繁,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商务英语也将越来越符合行业发展,其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王教授也指出,商务英语师资队伍水平是制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最大原因。当下的商务英语教师普遍教龄不长,对于商务英语的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现今只能通过增强师资力量来突破此瓶颈。
“Learning by doing”,王教授强调提高商务实践能力对培育商务英语人才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以“learning mate”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其实操能力。商务英语教学还需要结合英语知识,商务背景知识,跨文化知识以及国内外经济政策同时授课,实行信息化教学。
跨越学科界限,提高科研能力

认真做笔记的老师
谈及商务英语科研能力的提高,王教授指出,师生学习都必须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了解各学科间的共性与个性,多门学科与商务英语结合,多方面深入地学习。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及海外的人才需要方向与企业需求导向。
王立非教授表明商务英语在教学领域若大有作为,学生的就业则前景明朗,教师身份也会更加明确。他建议师生都应该终生学习人文素养知识,共谋商务英语的美好未来。
提问环节

现场教师积极提问
提问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纷纷向王立非教授请教,王教授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针对提出的科研发展前景与经费、学科交叉学习的问题,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可行性建议。同时,他也进一步阐述了跨学科学习不应局限于人文方面的研究,指出人文教养是我们终身的学习目标,但不应把人文素养只局限在英美文学上。

王立非教授(右)、廖益清主任(左)
提问环节过后,廖益清主任作总结发言。她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商务英语有着很好的发展前途,而东莞市作为电商重镇,再加上商务英语蓬勃发展,未来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必定会越来越好。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也将不断与时俱进,调整和完善课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
主讲人 王立非 教授与全体工作人员、现场嘉宾合影留影
讲座结束后,王教授在我系商务英语专业副主任何瑜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和同传室,对我系先进的实验室设施赞赏有加,希望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良的学习环境,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英语能力。
王立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商务外语研究》主编、教育部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副组长、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同时,还受聘担任多家外语类“C”刊和出版社审稿专家。先后发表C/SSCI学术期刊论文75篇,出版专著《商务话语名物化研究》、译著、智库报告《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教材《商务英语综合教程》、辞书等6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央在京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曾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外国语言文学系
文字/秘书部 许笔青 林咏琪
编辑/秘书部 许笔青
图片/宣传部 黎翠莹 李淑柔
审核/欧衍伽 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