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2017级新生入学教育于我校东莞校区定静楼①F203讲学厅、F202教室、E202教室相继召开。外国语学院院长廖益清、副院长黄继炎、英语专业副主任李贻、商务英语专业副主任何瑜、西班牙语负责人林杏贞、办公室副主任欧衍伽、各专业级导师及外院师生代表与会,共同欢迎2017级全体新生加入外国语学院大家庭。
廖益清执行院长代表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对来自全国各地的521名新同学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并亲自为大家开讲新生入学的“思政第一课”,与新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共话使命和责任。她感慨道,外国语学院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蓬勃发展,目前已成为师资雄厚、设备先进,拥有3个专业、6个语种、2000多名学生的南粤外语教育新阵地。
廖院长向新生们介绍道,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倡议和理念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支持和好评。随着 国家“一带一路”、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的进一步推进,未来十年更是外国语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需要更多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和商务沟通的高素质外语人才,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也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外国语学院提出了“了解世界文化,传递中国声音,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总目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异国文化。而在当前新的国际环境和形势下,外语人才不仅需要了解异国文化,更需要深谙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责在你我,功在世界,世界会因此更加和平、美好和繁荣。
当谈及大学之道与人文精神时,廖院长阐述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的核心精神,强调修身重道,德才兼备。“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则体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外国语学院坚持以“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原则,创建“语音标准、写作流畅”品牌特色,致力于培养既有人文情怀、又有实操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
此外,廖院长还对同学们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及建议:一是自主学习,提高外语专业技能;二是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大学生活,提高学习能力;三是广泛阅读、开拓视野,学会批判性思考。
最后,廖院长谈到,大学时光其实就是一群年轻的面庞和一群不那么年轻的面庞在一起朝朝暮暮,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幻想,一起思考。希望同学们携手老师,一起出发,奋发图强,通过在中大新华四年的学习,成为内心有温度、思想有深度,有情怀、懂关怀的人,温柔待己,温柔待人,与世界温柔相处;通过四年的历练,练就一身硬功夫,在未来勇闯天涯,成就更好的自己。
黄继炎副院长亦对2017级全体新生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将自己的讲话凝练成五个词寄语新生:感恩、珍惜、勤奋、友爱、成才。每一个词语,都蕴含了黄院长对新生们浓浓的关怀之情。当讲到“感恩”一词时,黄院长动情地说道,每一位初来乍到的新生在过去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师长的教诲及朋友们的帮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如此优越的学习及生活条件。希望同学们在入校之初,在体验踏入大学旅程喜悦之余,能够带着感恩之心砥砺前行。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四年的求学路上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珍惜生活、珍惜友谊;勤奋学习、勤奋锻炼;在毕业时能有所收获,不管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可以脚踏实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依次为英语专业副主任李贻老师、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何瑜老师、西班牙语专业负责人林杏贞老师、优秀教师代表李文蓓老师
外国语学院各专业负责人、级导师、优秀师生代表相继发言。英语专业副主任李贻老师、商务英语专业副主任何瑜老师、西班牙语专业负责人林杏贞老师分别从学科发展现状、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各专业基本情况。教师代表们对外院学子如何充实而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给出了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意见及建议;学生代表则以学生的视角,向在座的“小鲜肉们”阐述了他们眼中丰富多彩、元气满满的新华生活。
在全体新生们持续、热烈的掌声中,外国语学院2017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圆满结束。外院领导及师生代表们的精彩发言深深鼓舞了在座的每一位新同学,也让大家对外国语学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定位。面对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每一位新生都将在未来的大学旅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衷心祝愿同学们能与全体老师一起携手努力,心怀格局、笃定前行,勇敢的张开双臂拥抱美好的明天!
文:外国语学院团委秘书部
外国语学院学生会 秘书部
图:外国语学院记者站 骆明慧 陈思仪 王丹霞
审校:沈美辰
2017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