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天河区凤凰街第四选区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校区举行。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廖益清同志和唐冬燕同志与60余名选民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见面会由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副院长许淑锐主持。
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淑锐宣读了《广州市天河区选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的办法》。
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丁艮平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本选区提名推荐、讨论协商确定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情况:自今年7月广州市天河区布置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以来,第四选区按照坚持标准的原则、坚持民主推荐的程序、具备履职意愿和履职能力的条件,提名推荐、讨论协商确定廖益清同志和唐冬燕同志为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
两位候选人先后作自我介绍,陈述当选代表后的计划。廖益清同志长期以来关注妇女与儿童权益保护、弱势群体话语权、文明冲突与融合、社会阶层变动等问题,她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心路历程变化说道,“人大代表候选人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有机会进一步用行动为大家排忧解难。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福利,我一直在路上,绝不马虎、绝不退缩,风雨兼程。”唐冬燕同志也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并表示,如果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将立足本职岗位,履行好代表职责,反映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不辜负广大选民的厚望。
“作为高校教师,请问如果你当选人大代表后如何立足本职工作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在选民向候选人提问环节中,一位选民抢先向人大代表候选人廖益清发问。“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作为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假如我当上了人大代表,将立足教育教学事业发展,拓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地合作,通过教育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切实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将我们的社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如果您当选人大代表之后,会关注社区的哪些民生问题?”在场的学生选民向唐冬燕提问道。唐冬燕同志回答,“我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缩小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差距,提高民办高校教职员工的待遇;二是改善校区及周边的生活环境;三是向政府部门建言,解决校区附近的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选民代表就妇女权利保护、代表资格优势、学院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提问,两位候选人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一一进行了详细地解答,诚恳睿智的回答获得现场选民鼓掌支持。
许副院长为本次见面会作总结。此次活动是依法履行代表职责的具体行动,也是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气氛和谐、融洽,意义重大。会后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规定,对今天的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情况进行及时汇总,并书面向区选举委员会办公室汇报。同时,希望各选民小组组长及时将今天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的情况 ,如实向本小组的选民进行介绍,并做好组织选民9月26日投票选举的相关准备工作。
广州市天河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候选人简介
廖益清
博士,教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语系主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研外部副主任。中山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教师,中国话语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妇联妇女研究会会员。
主要学术成就:
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专著、译著等9部;
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于英国剑桥大学作访问学者;
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等多项项目。
教育背景:
1988年9月至1992年6月 长春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2年9月至1995年6月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 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5年4月至2001年6月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
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 厦门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
2002年12月至今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
2013年8月至今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语系主任
社会任职:
2012年4月至今 中国话语研究会常务理事
2008年10月至今 广东省妇联妇女研究会会员
唐冬燕
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管理学系讲师。曾参与2007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探寻公共行政的公平视角。曾先后公开发表《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共供给问题研究》、《加入WTO与政府管理创新》等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 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攻读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 仰恩大学管理学院专任教师
2011年8月2012年7月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专任教师
2012年8月至今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专任教师
宣传与新闻中心供稿
文/李清波 图/孙骜
审校|丁艮平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