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相约晨曦”英文朗读月东莞校区晨读现场
外国语学院承办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广东省分赛暨“外研社杯”全英语演讲大赛(广东赛区)
【外国语言文化节系列活动】英国文化体验课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系新闻 > 正文

西语教师黄垚馨博士参加2018年跨文化研究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18-12-07 | 作者:网站主编  | 来源:未知

12月1日至2日,2018年跨文化研究学术论坛“文化连锁与通变”在台湾辅仁大学德芳外语大楼五楼孙志文神父纪念讲堂召开。该学术论坛由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

论坛宗旨为“变则可久,通则不乏”,在辅仁大学跨研所所长杨承淑教授和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科带头人王东风教授的召集下,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和辅仁跨文化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共聚一堂,欲藉由论坛在“互文交融与呼应”、“跨文化文本阅读与诠释问题”、“翻译理论与实践间之相辅相成与否”、“跨文化与再生产之可能”、“后现代文论与后后现代文论之转向”、“后现代跨文化文本诠释与转化”、“中西文学批评理论之比较”等议题上切磋讨论。尽管这些议题固有其体常,然时运迁异、人士殊方,又不免相互撞击成喧哗之音响。

因此特别诚邀学者以文化连锁(跨文化)之解读与其通变(诠释、翻译、批评、后后现代之跨文化之转向与创新)之精神旋律,而举凡“文变染乎世情”之观测,文本阅读的感觉结构重塑、中西文论之照应,“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庶几可得“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泉”的通变之方来撰文、分享。

此次论坛主要子题有4个:“经典阅读与诠释问题”、“跨文化与再生产”、“西方文论与其文论之转向”以及“跨文化文本释诠之据理与其他之可能性”。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日程中,首日安排专家学者们参加在两个会场相继举行的五场论文会议,次日则是博士生交流座谈。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比较特别地利用视讯设备,让广州无法到台北参会的老师仍然如期且及时地发表、主持、评论以及交流。两大屏幕的侧边分别有多方视讯窗口,与会人员都很有效率地把握这此机会,将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并且当下与评论、提问人对话。

这次发表的论文题目十分多元,除了翻译、文学、影像、历史和理论建构的研究,也有更偏向社会科学方法主导的培训以及语料库个案研究,参会人员的语言背景有英、日、法和西语,所以言谈与倾诉之间,互相引介不同方向的学术前沿。

论坛现场

黄垚馨博士参会心得:

本人今年七月以“不平之鸣:西班牙老学家对《道德经》之诠释初衷”为题投稿,当月收到审查通知,并在十月底收到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的邀请函,随后即向外国语学院廖益清院长请示参会。在外院领导和同仁们的鼓励与支持下,本人有幸代表中大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赴台湾辅仁大学(亦是我的母校)发表论文。大会将我的论题放在会议第一轮第一场,该场的主持人与点评专家分别是辅大跨研所杨承淑所长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王东风院长。

该篇论文题为“不平之鸣”,旨在索求“万物不平静时,而发出声响”之意,希望透过另一种感性的书写管窥古籍外译译者的本怀,王东风院长先是鼓励这篇论文对于西班牙汉学的概述与整理,后则真诚地指出本人论文问题意识的不足之处,实为本次参会最大的收获。

此外,在众多学者的发言中,让我尤为深刻的是广州中大的邵璐老师所发表的“余华小说的域外译介、传播与接受:一个翻译文体学的视角”和辅仁比较文博士杜孝捷的“鲁本˙达利欧于西班牙的诗学革新之旅”,前者就实证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走出去的大方向有一定程度上的启迪,后者则就西班牙与拉丁美洲文学与历史背景有一巧妙的嵌结,不外是另一种文学史上的讨论。

希望本次参会分享或可以让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同仁对于外语研究的相关科研主题有一些发现,而能付诸行动妙笔生花。

黄垚馨老师与会议海报合影

外国语学院

供稿:黄垚馨

编辑:吴春

审校:沈美辰

2018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