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相约晨曦”英文朗读月东莞校区晨读现场
外国语学院承办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广东省分赛暨“外研社杯”全英语演讲大赛(广东赛区)
【外国语言文化节系列活动】英国文化体验课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系新闻 > 正文

三下乡|从实践走向科研:贝历悠悠书中来,承籍载艺线下观

发布日期:2020-08-31 | 作者:外国语学院 | 来源:

2020年8月23日,为庆祝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贝壳红文化艺术馆特此举办了一场贝雕展;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团队“雕情贝艺”借贝壳红开展贝雕展览之际推广《潮汕贝雕的历史与传承》一书并举办了一场签赠会。此次签赠会由指导老师陈绮雯带领团队代表参加。《潮汕贝雕的历史与传承》一书的出版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外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是三下乡实践活动转化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见证。

 

一、八方宾客聚一堂,共赏贝雕齐赞叹

8月23日下午,在深圳沙井金沙童话3层,一场精美的贝雕展即将开始,在此之前,贝壳红工作人员与我队队员已将活动现场布置完毕,只待宾客的到来。

 

图为贝雕展与签赠会活动现场

 

下午2点,众位来宾如约而至。在讲解员耐心地科普下,宾客们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贝壳标本有了大致的认识。在参观完馆内藏品过后,宾客们便随着贝壳红创始人陈新峰先生的步伐来到贝雕展区。在这期间,陈新峰先生讲述了贝壳红创办的初心及此次献礼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的40余件贝雕作品的深厚寓意,让大家能深入感受到贝雕工艺的魅力以及传承这门优秀传统工艺的艰难与信心。

 

图为陈新峰先生为宾客讲解贝雕作品

 

无论是馆内精美的珍稀贝壳标本,还是现场展出的40余件贝雕作品,都得到观众的称赞连连,各位观众既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亦惊叹于贝雕艺人的匠心独运。

 

二、承籍觅觅潮汕艺,文心不改艺之海

“纵观全国五大贝雕产区,大连贝雕、青岛贝雕、连云港贝雕、广西北海贝雕、广东甲子和海门贝雕,至今还未出版过一本有关贝雕系统化、理论化的正式书籍。《潮汕贝雕的历史与传承》一书的出版,填补了全国贝雕工艺历史作为文献资料的空白,做了一项抢救性的保护工作”,卢湘滢女士如是说。

 

图为新书《非遗文化研究--潮汕贝雕的历史与传承》封面

 

在活动现场主持人洪泽勤为我们介绍了莅临本次签赠会现场的嘉宾卢湘莹女士、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陈新峰先生、陈绮雯老师以及第一届实践队队长杨炳佳。随后通过聆听嘉宾们感人至深的发言,在场的观众对潮汕贝雕和这本书的撰写与出版历程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历经三载沉淀,此书才呈现在大众眼前。

图为四位作者:林汉桂先生、陈新锋先生、陈绮雯女士、卢湘莹女士合影留念

 

当主持人宣布签赠会正式开始后,现场的宾客陆陆续续来到台前领书,不到一个小时,所有的书籍均已赠完。在这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四位嘉宾在书的封面洋洋洒洒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与祝福语,并将这本承载着潮汕贝雕文化的书籍,弯腰,双手呈给来宾,仿佛在每个递书的瞬间,潮汕贝雕的生命犹如风吹起了洁白的蒲公英,飘向五湖四海,生根发芽。

图为林汉桂先生与陈新峰先生为宾客递书

 

再好看的电影也会有剧终,再美的夕阳也会散尽;当最后一位嘉宾领取书籍后,签赠会也随之落下帷幕。

贝韵雕技,载历扬艺,我们始终相信,传统的潮汕贝雕文化终会再次屹立在传统工艺之林,重新绽放属于它应有的光彩。

 

图为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队员与四位嘉宾合影留念

 

   

外国语学院

图片|骆嘉瑶

                            文字|刘高扬

编辑|廖艺雯

                              初审|谭家敏

                               复审|陈绮雯

终审|欧衍伽

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