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王庭槐校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2021级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沈诗慧。今天,很荣幸能代表全体毕业生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25届全体毕业生,向悉心栽培我们的母校广州新华学院、向潜心育人的老师们、向始终支持我们的家人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 
          四年前,我们怀揣着对语言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从五湖四海相聚于新华。那些充实而闪亮的日子,如今仍历历在目。忘不了图书馆的挑灯夜读;忘不了绿茵场上的汗水,创客坊的美食,还有朋友肩头悄悄滑落的泪水,有过失落,也有重新出发的勇气。那些日子,我们并肩而行,共同书写属于新华学子的青春篇章,也在心中,刻下了成长的印记。
          还记得大二那个傍晚,我和佳佳老师在金柳池边散步。那时,我问她:“老师,咱们外院常说‘了解世界文化、传递中国声音、服务区域经济’,可我们学生真的能做点什么呢?”
          她笑着停下脚步:“当然能啊。要不,跟我一起去三下乡看看?”
          就这样,我踏上了人生第一段真正的的实践之旅。
          于是,那个热辣滚烫的夏天,我加入“丝路寻踪”实践队,跟随老师前往河北,走近丝路文化。最难忘的是,我们在一座古城墙下摆摊,展示自己设计的丝路文创。 一开始,我满心忐忑,担心无人停留、无人倾听。可没多久,游客们越来越多:有人驻足欣赏,有人好奇询问,也有人原本只是路过,却被吸引留下。就在他们靠近、倾听、交流的瞬间,我忽然意识到:我们,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们用还不成熟的创意,去承载千年的文化;
          用青涩却真诚的声音,去讲述中国的故事。
          
          
           那一刻,我无比自豪——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正在用脚步丈量文化的广度,也在用心,传递属于新华学子的温度与力量。
          也是从那一次起,我开始真正思考“看见世界”和“讲述中国”的意义。后来,我有幸前往新华网实习,在媒体一线近距离感受时代的脉搏,也更加坚定了我想把所学语言与商业、文化传播结合起来的决心。于是,我鼓起勇气,申请了香港浸会大学的创业与全球营销硕士专业,并最终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那一刻,我明白:青春的努力,从来不会被辜负。 成长,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场主动选择和坚定前行的累积。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愿你们带着好奇出发、凭勇气前行,在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感谢老师的引领,感谢同窗的陪伴,是你们让青春有方向,奋斗有温度。
          我始终相信,毕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启程。
 愿我们秉持“博学、笃行、正心、自强”的校训,走出新华、走向世界,在人生舞台上自信前行,闪耀光芒。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愿我们心有山海,眼有星辰,不负韶华,不负此行。
          再见了,亲爱的新华;你好啊,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