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相约晨曦”英文朗读月东莞校区晨读现场
外国语学院承办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广东省分赛暨“外研社杯”全英语演讲大赛(广东赛区)
【外国语言文化节系列活动】英国文化体验课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系新闻 > 正文

【校庆20周年特辑】语通世界,筑梦新华|我在外院第4年·朱子莺

发布日期:2025-11-02 | 作者: | 来源:



    在教育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2年,我带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憧憬走进新华学院的大门。那时的我,既紧张又兴奋,既期待又忐忑。记得第一次踏入校园时,阳光洒在定静楼前的树木上,金黄耀眼。看着那些静静伫立的教学楼,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在这里,做一名让学生记得住的老师。”






    初上讲台:在忐忑中找到方向



    初入职时,我还是一名怀揣理想的青年教师,对课堂管理、教学设计、科研规划都充满疑问。那时的我,明明备了整整一周的课,却在走上讲台的那一刻,仍感到心跳加快。那堂课结束后,我独自坐在空荡的教室里,凝望着黑板上未擦净的粉笔字,心里不停地问自己:怎样的课堂,才算“有温度”的课堂?

    后来我慢慢明白,教学并不是一场精心准备的表演,而是一段彼此启发的旅程。学生在学习,我也在学习;他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向上生长:在支持中汲取力量



    从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忐忑,到如今能自信地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这三年,我在教学中不断磨砺,在学习中持续成长。每一次集体备课、每一次教研活动,我都能从同事的分享中汲取力量——他们对教学细节的推敲、对课件内容的反复修改,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热爱”。而督导们也常走进课堂,与我们交流探讨,提出中肯建议,既指出不足,也给予鼓励,让我在被指导的同时,感受到教学共同体的温度。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学院领导和同事们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视与支持。记得在一次全院教职工大会上,院领导鼓励我们要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参加教学竞赛、申报课题,继续深造读博,不断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她们常说:“学院永远是大家的坚强后盾,只要你想成长,新华外院一定为你提供平台。”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感受到一种由衷的温暖与力量。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逐渐找到了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感与归属感,也更加坚定了要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信念。



    教与学:在陪伴中见证改变



    三年的时间,我也见证了新华的成长。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智慧教室投入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常态。学院在科研与学科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突破,青年教师的科研氛围愈发浓厚;一届届毕业生带着梦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而最让我难忘的,是学生带给我的惊喜。有一位基础较弱的学生,最初几乎不敢开口说英语。每次他鼓起勇气回答问题,我都会真诚地肯定他。一个学年后,他在课堂中越来越积极,英语的表达越来越流利。那天课后,他对我说:“老师,谢谢您让我相信自己也能学好英语。”那一刻,他的眼里闪着光。教育的意义,也许就在那一刻——不是你教了多少,而是你让一个人重新相信了自己。



    与新华同行:热爱是一场长久的修行



    如今,站在入职的第四年,我更深刻的体会到:

    教育的路并不平坦,但每一次微小的进步、每一个被点亮的眼神,都让我更坚定这条路的方向。

    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依然能保持对教育的热情与初心,用更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去影响学生;

    也祝愿新华学院在下一个二十年里,继续以开放的胸怀和坚实的步伐,培养更多有温度、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结束语


    愿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

    继续携手共进,

    以热爱为笔,以责任为墨,

    书写新华更加灿烂的篇章。


    END

    外国语学院记者站

      图文|朱子莺

    编辑|叶夏暚

    初审|李凯

    复审|柳爽

    终审|何瑜

    202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