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相约晨曦”英文朗读月东莞校区晨读现场
外国语学院承办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广东省分赛暨“外研社杯”全英语演讲大赛(广东赛区)
【外国语言文化节系列活动】英国文化体验课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系新闻 > 正文

【校庆20周年特辑】语通世界,筑梦新华|我在外院第7年·汪国学

发布日期:2025-11-05 | 作者: | 来源:



《麻涌蓝,岁月情——建校二十周年感怀》

  汪国学副教授

时值新华建校二十周年庆,学院征集稿件,我思索良久。平日里我有记录点滴的习惯,友人狄先生曾断言:“君之所记,看似平淡,实为写给新华的深情告白。”初听觉得夸张,因为平日所记,皆为日常琐碎。但回头一想,最真实的情感,最深沉的热爱,不正是藏于日常的滴滴点点么?于是将其稍作整理,合为一篇,作为新华二十年庆的一份献礼。






一、麻涌蓝:一幅天空绘就的画卷


来麻涌教书,已是第七个年头。从初到时在教学楼间迷路,到如今一切渐渐熟悉,这片天空是我沉默的见证。


我平日里喜静,忙完工作后常一个人到处走,闲看山水,听鸟观花。在漫无目的的闲走中,对于麻涌的碧蓝的天,印象渐渐深刻。

华阳湖畔的蓝最是动人的。湖水碧蓝,岸边几株异木棉花开得火红,间杂几株黄槐,将天空映得愈发湛蓝。闲时我喜欢登上腾龙阁,坐在长椅上,看树影在水面游移。风起时,黄的紫的红的花簌簌落下,竟像是从蓝天里飘下来的。


麻涌河东岸又是另一番景致。沙洲上的草是碧绿的,偶有白鹭惊起,飞向对岸,在蓝天下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我喜欢站在高岸上看它们自由自在的飞翔,那白色身影衬着碧空,就是一幅活的水墨画。

教学楼前的蓝天则多了几分书卷气。中大系的教学楼皆为红墙碧瓦,四周葱郁的绿树,将麻涌天空的蓝色衬得格外透亮。课间我常站在走廊上,看白云在远处红色屋顶上缓缓流动。楼下学生们匆匆走过,阳光透过树叶,学生的身影在阳光下忽长忽短,忽明忽暗。


麻涌四季多蓝天。春日明媚,夏日热烈,秋日高远,冬日沉静。而雨后麻涌的蓝天尤其美妙,大雨过后,天空一碧如洗,像是被精心擦拭过一般,颇有点王子安笔下“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的即视感。如果运气好,站在家齐园六楼的阳台上,或许还能看到一轮彩虹架在华阳湖上。

我见过许多地方的蓝天,却总觉麻涌的蓝最为纯粹。



二、麻涌蓝: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


麻涌的蓝不仅纯粹,似乎还有治愈的功效。

就如某个期末的一个下午,六节课毕,照例是忙出一身汗,两腿微颤。孩子们叽叽喳喳,与我互道下学期再见。并且急切的问道:“老汪下个学期还给我们上课的吧?”这样的结课,总是让人心生喜悦与欣慰。开车回到家齐园,下车后,看见天色澄澈,于是又将疲惫洗去了一大半。

又记起那个忙碌的毕业季,我与同事们为学生们筹备典礼,奔波于校园各处。烈日下搬运物资,汗水浸透衣裳。某日午后,忽闻远处楼上有人高喊"老汪,老汪!”我看过去,只见楼梯间有三两人影在朝我挥手。因为近视,我看不清她们的模样,但我知道那是我带过的孩子。因为“老汪”是我和学生间的暗号——她们不叫老师,只以“老汪”相称。

undefined

几年过去,已不记得当年是谁在楼梯间挥手,但却清晰地记得那天的天空蓝得透亮,映着她们青春的脸庞,似能洗净所有的疲惫。



三、麻涌蓝:一个关于告别的背景


每年毕业季,都会接到学生们的邀请。

“老汪来和我们拍毕业照吗?”

我说“好”。

“老汪会来参加我们的毕业典礼的吧?”

我说“会的”。

毕业照日,我都会如约来到中山像前。他们身披学士服,头戴礼帽,精神焕发。红墙碧瓦映衬下,看着一张张年轻鲜活的脸庞在麻涌的蓝天下绽放。他们与我作别,然后奔向各自的前程。


人群中,我朝中山像后望去,麻涌的天空蓝得如此的彻底,如此的纯粹。

我爱麻涌蓝。



结语:


这些文字实在琐碎平常,却是我在新华六年,用两千多个日夜缓缓记录的一枚岁月书签。整理完它们,窗外华阳湖的晚霞正染透天空——与我初来麻涌时见的那片蓝,有几分相似,又添了几分厚重。

这片麻涌蓝,它映照在华阳湖的万里晴空里,见证了毕业季里道别时的声声祝福,更在每一次师生相遇时,照亮彼此眼中的光。岁月流淌,从陌生到熟悉,渐渐凝聚成我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恋。

值此廿载华诞,这份沉积于日常的情感,最终汇成一句心底的话:祝福你,新华。愿你在每一个崭新的十年里,都写下更壮丽的篇章。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人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天空,留下独一无二的岁月书签。

END

外国语学院记者站

图文|汪国学

编辑|林雯华

初审|李凯

复审|柳爽

终审|何瑜

2025115